陈石:江苏丰县人,管理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理事,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分会会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画院名誉院长、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政协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主席。
一天夜晚,偶见荣宝斋出版《陈石中国画作品集》一书,时已至深夜,窗外一片寂静,正好是农历6月17日,月光明朗,其色如水,宛如明镜高悬,走到阳台上放眼阿哈湖,银色清辉下可见岸边树影婆娑、湖中波光粼粼……此情此景,正好应和了陈石先生作品集中寄情山水的情怀,可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由于有了这月朗风清之夜和丹青妙笔的两相滋涵,之前的倦意便自然而去,于是,我的身心逐渐陶醉于陈石笔下那浩然的苍茫大地和流泉飞瀑的空山绝响之中……
文以载道,艺为心画。陈石对贵州少数民族具有很朴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积累一方面因循他长期师法自然的写生和采风,有机会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各个传统古村落,从而对民族的建筑形制、地理人文、民俗风情、民族性格等有客观真实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并使之成为其创作的素材和表达艺术思想的语言。另一方面也与他作为一个仕途人物对于贵州农村社会民生的体察和了解密不可分。在荣宝斋出版社《陈石——中国画作品集》正文之首,开宗明义冠以《苗寨春早》画作,大小写意兼有的泼墨手法使画面近景充溢着苗乡泥土的温润和芳香,也令远山巍峨而绵延,如此远近呼应、水天相接,使画作浑然生成天地合一之大境。《苗寨春早》中遒劲有力、曲势向上,又形如鹰爪的的苍松古树,正是苗族人历史迁徙、沧桑巨变而又坚挺不倒的民族个性精神的写照。
陈石作品:《苗寨春早》▲
从一个侧面寄托了陈石先生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那种民族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实态、生命价值怀有特殊的感情和理解。尽管这种感情的表达含蓄而婉转,但作为一个画家来说,他心里或许明白,正是这重山复岭、行云流水、古寨村落赋予了他作品的精神——山的伟岸、水的智慧及苗乡侗寨所承载的民族坚毅不屈、生生不息的历史变迁和丰富灿烂的人文沉淀。换言之,或许在陈石心中认为,正是那山、那寨、那人温润了他的山水作品且显扬出一种“人本” 精神;同时,《苗寨春早》所蕴含的对中国哲学“道”家思想的尊崇,在陈石先生看来,一切必须合乎道的本质和规律。道,可谓是天地之本心和万物之集萃。
在荣宝斋出版的作品集中,与上述笔墨酣畅的《苗寨春早》风格迥异的是其《侗郷》、《苗寨》、《屯堡人家》画作,这几幅作品应该是陈石深入少数民族村寨采风的写生作品,在主题上同样充满着画家情意绵绵的民族情感和崇尚自然的精神。较之《苗寨春早》,其《侗乡》背山面水,视野平阔,营造出一片烟波浩渺之境!无论是近景的花树丛林,亦或是中景的鼓楼,还是湖岸的远山,均体现为陈石以线造型的能力。有道是“艺为心画”,任何绘画作品都是画家人格的视觉化、艺术化的反映。有鉴于此,陈石的《苗寨》、《屯堡人家》则倾重于以建筑为构图主体,旨在反映苗家吊脚楼、布依石板房两个民族不同的建筑制式和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布依族石板房上简了的几笔红色,意味十足地描绘了贵州民族民间惯常以对联表达喜庆的文化习俗。以为读者呈现一种关于贵州少数民族民居的文化符号,从而激发观众更多的人文思考。后三幅写生小品在笔法上均简洁明快,强调线条的质感和作为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透过绘画作品,陈石先生籍此也表达了他隐藏于内心的对贵州这片土地以及世代聚居于深山密林、河畔郊野的少数民族的特殊情感。
陈石作品:《屯堡人家》▲
在作品《论道》中,画家给我们营造出一种空谷回声、大道至简,颇具道家哲学精神的意境。在这幅作品中,构图整体中正,而顶部和中下空明,计白当黑,虚中有实,从而令整幅画自然升腾、洋溢出智慧和灵动之气!画中的主体是两个智者席地对坐,正机锋论辩,而激荡着思想的碰撞和对“道”的追问。
从容淡定,润物无声。陈石先生在荣宝斋出版的作品集中充分反映了他从容、淡定、忘我的心境。此等心境的生成,盖因陈石的作品笔墨多有滋润,暗蕴上善若水的精神。通观荣宝斋出版收录的作品,笔墨滋润、酣畅淋漓不在少数,和当代很多以中国笔墨表现西画光影的造型手法相比较,则其饱受滋润的山水画更能彰显独特的中国哲学精神。依然回到《苗寨春早》一画的近景,非有那种温润的笔墨而不能表达苗家大地之母的厚德。除此外,典型的还见第57页的《春到人间草木知》无论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均以“润”传神而收奇效,把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和江岸人家浑然合一,从而让读者闻到“春”的味道,脚踏“春”的步伐,从画里走到画外,忍不住想去领略画家笔下那大山深处、边江号子、闲云孤鹤、野渡舟桥、诗酒田园的超然世外。同样以“润”为特色的还有《大山深处有人家》、《古人云孤松》等画作。在生活中,陈是一个特别随和的人,虽身处高位,然心性明澄,守本持道,一生追求责任与担当,正直与善良,真诚与率性,颇具士大夫的精神情怀。
陈石作品:《论道》▲
大处着眼,小心经营。陈石的作品遵循“整体章法和局部刻画完美统一”的原则,使其山水作品既有浩然宏大的气象,又能画中有画意味深长。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匠心营造之首要。以古代为例,可见范宽《溪山行旅图》充分彰显了“高山仰止”的意境之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则以强烈的“江山意识”著称。而当代陈石的作品却因应贵州地理人文的滋补和涵养,意境营造深具道家精神的特质——苗岭、孤舟、丛林、古树、寨落、苗家、溪壑、飞泉、流瀑、闲云、醉客、行者、桃花、芭蕉、峭壁等无不信手拈来,成为他的艺术语言,一番匠心经营便常常为观众营造出超凡脱俗,且成为文人雅士、独立自由者之所向往的佳境。反复观摩荣宝斋刊录的作品,其中《寺外闻鼓声》《唐人诗意》均采取强烈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构图手法凸显画面主题的中心地位,营造出一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也暗蕴“我敬天地,山河入怀”的“人本精神”,从而成为陈石先生承接中国传统思想美学的重要笔墨形式和整体构图风格。而在局部,陈石的笔墨技法和皴擦点染的造型能力可见一斑,其中干湿兼有、线面结合、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笔卷墨翻之中,充分融合了变化无常、丰富细腻的造型手段和笔墨技巧。这种大处着眼、小心经营的理念,使《寺外闻鼓声》《唐人诗意》在主体画面气势逼人的同时也不失灵动与温润的品格,实在难得。
陈石作品:《寺外闻鼓声》▲
观陈石的作品,其章法布局变化多样,不拘一格。除上述作品给人以扑面而来的力量感外,在荣宝斋出版作品集第082跨页面展现的《山溪图》中,画家则以平远的透视法为我们创作了一个山水交叠、草木丰茂,与天地共生、与万物为一的和谐之境。不得不说,该作品是画家陈石内在智性的表达和对中国古典思想美学——“人本精神”竭心追求的代表之作。进而言之,《山溪图》在章法上近乎完美地调和了近中远和大小、虚实、错落、相背、呼应等的关系,每一个局部的细节都恰到好处地存在并同时成为其它形象、技法甚至意境营造的有力补充,从而促成《山溪图》画面整体关系的和谐统一。该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笔墨从容,性情闲逸,线条变化无常,点染随心所欲。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取舍得当、收放自如、形散神聚。通篇观感给读者既闲庭信步、云卷云舒,又神采奕奕,勃勃生机的审美感受。
陈石作品:《山溪图》▲
较之《山溪图》,荣宝斋出版集中《山水归去图》(第036页)却是另一种美感。陈石为我们展现的是重峦叠嶂,势与云天争雄峭;拿云攫石,古树参天亦峥嵘的自然界那种阳刚之气和朴厚之美!陈石的作品之所以能做到画中有画,因其笔法变化多端,注意物象转折起伏,每笔每画,他都把师法造化的大量写生感悟化为笔端,最终带给观者的是倍感精妙与传神。以《山溪图》为例,古树的姿态就得益于画家丰富的笔法表现,一笔下去却集中了干湿、使转、相背、明暗、粗细、提按的多种技法,绝非敷衍了事而一笔带过。使看似单调枯燥的造型洋溢出生动多姿的形象。不仅如此,其笔下的山岩沟壑,流泉飞,在线条河笔墨上都变化多端,尽显雄峭厚拙之美。构图上,《山溪图》以山取势,然高低错落、曲径婉转的亭台廊道,对于近乎满铺的山体画卷无疑是提神醒目之笔,从而使画面多了几许人间的烟火气。
陈石对于中国画五色——焦、浓、重、淡、清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力,可以透过其《春日》(第052跨页)得到体现。画中陈石笔卷龙蛇、近乎一气呵成地创作出一幅精妙的山水佳作。构图自左而右从容起笔,可见垂柳依依,岸水浅漾,咫尺之外便是天涯。到画面的中部,丛林杂树之间隐约可见农舍三两,其背山面水,端坐横陈,左右逢源,此情此景成为画家表现的主体。延展至右边,但见山脉起伏,连绵远去,水天相接,整幅作品一波三折、一咏三叹,画家巧妙地利用中国画计白当黑的理念而实现了意境的提升,创造了另外一个画外之境。
陈石作品:《山水归去图》▲
陈石作品:《春日》▲
在皴法上,荣宝斋出版作品集《壑幽泉清》(第054页)画作中,极为少见地出现了小斧劈皴,这可能是画家陈石采风途中因应某个对象特点的需要信手偶得的写生佳品。从山体形态来看,该画表现的是贵州卡斯特地貌,间杂房舍雾霭、流水浅滩、丛林杂树,给读者营造出山村野趣、寻访探幽的意境。陈石的画作构图大胆新颖,不拘传统,法无定法,常常表现出他出人意料的章法经营。在《桃园仙迹》中,画家以一树盛开的桃花作为近景,画中岸山横陈且天地相接,诗和远方的意境不言而喻。画面中下大胆留白,江面宽阔,春潮涌动,一叶乌篷小舟正奋力划行,江岸遥遥在望。整幅作品极具古典诗意,如此精妙和谐的构图和笔墨表现,折射出陈石虽身体在城市高楼大厦的樊笼,但精神却在天地自然之间神游的山水情怀。正可谓“三千年读史,无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对于一个真诚的山水画家来说,大自然就是其艺术的母腹、就是其精神的胜地,就是其生命的最终归宿与灵魂的安放之所。从这个意义出发,读者就可以更好的深入陈石作品朴实天然而又沁人心脾、且极易引发观者共情的创作背后,从而读懂一个对大地满怀深情的画家的内心世界。
陈石作品:《壑幽泉清》▲
陈石的画风多样,其本人谦虚认为自己的风格还未形成,而笔者不这样看。真正的大家都是多面手,无论取材还是技法层面都是触类旁通的,所谓的风格面貌不能成为一个画家思想与才情、探索与创新的终极死路,而应是对表现的对象、内容、形式和技法保持最大的热情和实践。实际上,陈石不仅在山水画,在人物和动物、特别是马的题材领域也有卓越的艺术成就,如此综合的绘画水平只能说明画家学养深厚的底蕴和善于学习的能力。限于篇幅,该方面留待以后再作赏析。荣宝斋出版画集中《云起图》(第117页)画风凝重,技法老辣,云蒸霞蔚,构图采用高远透视的法则,营造出空谷景深,高山仰止的壮美意境,展现了陈石对不同透视法和笔墨技法的娴熟把握能力。在《气清观宇宙》(第100跨页)的作品中,陈石则采用高远和平远结合的透视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象超迈的贵州高原画卷。该作品笔法看似疏散实则紧凑,形散神聚,造型简练。近、中、远景层层推进、层次分明,画面江河横断,孤帆远影,顿生天各一方的离愁别绪和人生况味。
陈石作品:《气清观宇宙》▲
最后,笔者将以《朝晖》(第110四折册页)作为荣宝斋版本作品集山水赏析的收尾之作。不得不说,当我看见《春晖》这幅长卷画时,确实被其震撼了内心!通观其作,大有“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的古典诗意和“山势奇峻如刀削,磅礴巨浸有澎湃”的壮美之境。作为贵州大山的儿子,笔者从小就行走在高山密林之间,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倘若以今日城市人的生存为背景,我甚至以为只有在大山的怀抱里才能拥有一种踏实与欣慰。陈石笔下的《朝晖》画作中重山复岭,古木参天;白雾宛如玉带,溪水万壑争流,给人大气磅礴,浩然千里的气势美,在揭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同时,从而也折射出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之情!
陈石作品:《朝晖》▲
南朝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开宗明义“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陈石既是画家,也是仕途要员,因此其山水画中充盈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师法自然的澄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陈石正是把他对物、象的体察和感悟化之于笔底的作品,随形赋质,形神兼备,最终通达道的本体。或许,这才是一个画家追求精神守望的正途。
【作者简介】张月镜,贵州画院特聘理论研究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评论专委会副主任,贵州省职工文艺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广告协会(CAA)学术委员会委员。